王越,男,汉族,生于1932年4月,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入大连理工学院电讯系学习,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学院,曾任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206所所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院士,兼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士、陕西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S863专家组成员、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主编等学术职务。于199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副主任。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光华基金一等奖等奖励,以及“兵器工业功勋奖”、兵器工业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获2001年12月教育部《重点理工大学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与培养模式的研究》(人才与实践)全国教学改革一等奖。从1979年于开始授课、培养研究生,主讲课程主要有:《系统理论与人工系统设计导论》、《运筹学》、《随机过程》、《随机服务系统》、《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等。
主要课程
- 系统理论与人工系统设计导论,基础课(博士),3学时/周,6届,学生总人数330
- 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学位课(硕士),3学时/周,6届,学生总人数240
- 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专业基础课(本科),3学时/周,6届,学生总人数700
实践性教学
- 毕业论文,硕士生,2.5年,6届,学生总人数30
- 毕业论文,博士生,≥3年,6届,学生总人数21
教学研究课题
- 教育部重点理工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国家教委教改项目,1996-2000(第一负责人)
-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改,2000-2003(第一负责人)
-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2003-2004(第一负责人)
- 重点理工大学培养的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2000-2001(第一负责人)
- 《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2005-1010,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一负责人)
- 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教学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08。(第一负责人)
- 《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2004-2009,北京市教委。(第一负责人)
- (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07。(第一负责人)
- 《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2008年。(第一负责人)
- 信息对抗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国家防工委重点专业建设,2001-2004。(第一负责人)
-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北京市教学改项目,2002-2005。(第一负责人)
教学研究论文
- 王越院士(署名次序1). 研究生培养中一些基本问题之解析与思考,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学术论坛报告,2000
- 王越院士(署名次序1). 关于空军高等院校科技教育发展之思考,空军工程大学学术讨论会报告,署名次序1,2002
- 王越院士(署名次序1). 信息领域研究生培养一些溯源性思考—其开放自组织机理的初步研究,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学术春季论坛报告,署名次序1,2003
- 王越院士(署名次序1). 再论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质量,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教育委员会青岛论坛,署名次序1,2003
- 王越院士(署名次序1). 论研究生科研创新问题,通信学会计算机学会等五个学会首届信息领域优秀研究生论文评选会报告,署名次序1,2004
教学表彰/奖励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署名次序1,教育部,2005;
- 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署名次序1,教育部,2005;
- 国家级教学名师,个人奖,教育部,2006;
- “重点理工大学培养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研究与改革实践”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署名次序1,2001;
-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署名次序1,北京市,2004;
-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署名次序1,北京市,2009;
- 北京市级教学名师,个人奖,北京市,2006;
- “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署名次序1,2007;
- 《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课程评为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署名次序1,2004;
- 《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著作,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署名次序1,2008;
-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署名次序1,教育部,2001;
-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署名次序1,1995;
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领域的科研工作,是我国著名的信息系统专家。先后在861、201、301军用电子系统的试验和生产中任总体主管设计师,上述产品均为中国第一代装备部队的产品。在302军用电子系统的研制中任主管设计师,该系统为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二代产品。在303军用电子系统的研制中任总设计师,该系统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部半导体军用电子系统。在306系统的研制中先后任总设计师和行政指挥,该系统大量装备部队并已出口100多套。在703系统的研制中任行政指挥。研究成果丰硕,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光华基金一等奖、何梁何利技术进步奖,机电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兵器工业功勋奖、兵器工业先进工作者、国家发明四等奖、国防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学术研究课题
- 分布式无源检测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2002-2004
- 某型号系统总体及信号处理机,总装备部,负责人,2002-2003
- 无源探测技术,国防科工委重点基础预研项目,负责人,2002-2004
- 通道SAR的运动目标检测和成像研究,总装备部预研项目,负责人,2001-2003
- 某型号雷达关键技术,总装备部重点预研项目,负责人,2000-2002
- 多活性代理信息系统及其安全对抗研究,国防科工委基础研究,负责人,2006-2009
- 新型通信抗干扰方法与技术,总装十五预研,负责人,2003-2005
发表的学术论文
-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知识流分析,科学管理研究,署名次序1,2003.03
- 新世纪新千年的一些联想—兼论信息科技发展,航空学报特邀论文,署名次序1,2001.增
- 由系统概念看待信息系统及其安全对抗问题,在总参通信技术骨干培训研讨班作专题报告,署名次序1,2001
- 基于信息科技发展的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是二十一世纪发展之主旋律,在云南省政府讲座,署名次序1,2001
- Using LMS Adaptive Filter in Direct Wave Cancellation,Journal of Beijing Insititue of Echnology,署名次序3,2003.04
- 一种新的无源雷达动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署名次序3,2003.07
- 关于矩形脉冲类信号距离分辨力的算法研究,电子学报,署名次序3,2003.06
- 精细的可伸缩性视频编码中容错技术的研究,电子学报,署名次序3,2002.01
- 利用接收电视信号的多站系统进行目标定位以克服距离模糊,兵工学报,署名次序3,2003.03
- 电视无源双基地雷达低空测距的地面绕射效应研究,兵工学报,署名次序3,2002.01
- 一种新的分数阶傅立叶变换快速算法,电子学报,署名次序4,2001.03
- 关于矩形脉冲类信号Doppler分辨的算法研究,兵工学报,署名次序3,2004.02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署名次序1,2006
-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署名次序1,2007
- 何梁何利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委员会,署名次序1,1999
- 光华基金一等奖等奖励,光华基金委员会,署名次序1,1994
- 兵器工业功勋奖,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署名次序1,1991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部,署名次序1,1989
- 国家发明4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署名次序1,1989
- 先进工作者,全国科学大会奖,科学技术部,署名次序1,1978
- 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工委,署名次序4,2001
原创文章,作者:BF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sclab.org.cn/2011/10/20/%e7%8e%8b%e8%b6%8a%e8%80%81%e5%b8%88%e7%ae%80%e4%bb%8b/